反覆閱讀著蔣勳的孤獨六講,閱讀的進度才行進至第二個章節,已忍不住回想起當年從大學企管背景跳讀至社會傳播領域的種種理想與憧憬。
 
無論是符號學也好,傳播學也罷。從這些社會科學的領域讓我感受到的,是遠遠超過管理科學所能說服我的多元文化觀點。我記得令自己感受最深的,是符號學裡對於符號所賦予的三大真實與意義,我這裡不是說只能有符號真實、社會真實及媒介真實三種區分法,只是這樣的區分首度開啟了我的觀察視野,原來我所賴以生存的所有二手傳播的資訊、教條以及報導,都不能真切的表達出真正的事實真相及其背後所蘊含的意義。蔣勳的孤獨性,其實正點出這樣的觀點。我們的社會價值觀太過籠統一言堂,充斥著過多的二元對立,卻始終耐心接納特立獨行的個人觀點,過於膚淺的社會價值經常導致許多有意義的個人聲音被刻意壓抑,甚至於淪為二元對立標籤的角色扮演者,不為人所耐心聆聽。
 
最明顯的一個事例,是我開始親自拜讀白木怡言(蔣友柏的個人部落格)開始。
我才發現原來過去我從媒體所認識到的蔣友柏,媒體幾乎都刻意以一定距離、仰望甚至稍帶點批評挑臖的樣板觀點加以闡述,卻從未充分傳達受訪者個人深刻想要表達的意義觀點。我很慶幸現在有部落格這樣的個人發聲管道,總算能平等地賦予了每個人真正表達個人意義及獨特性的空間,好讓每個人都能進行思考與自我對話,與孤獨對話,讓有意義的個人思考與意義有順暢發聲的機會。
 
孤獨不代表寂寞,我逐漸理解蔣勳試圖想要告訴我們的,是一種與個人對話的絕對重視,重視思考,重視每一事件背後的意義,以及拋開既定的刻板印象,練習不要過於去評斷他人(我們自己又能有多正統的道德水準呢),而是反求諸己,只有自己思考咀嚼過的,或許才會符合道德的真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trix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