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閱讀的小說叫做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原文名為"The Reluctant Fundementalist"),不太有戲劇張力的故事情節,閱畢卻能細細咀嚼出故事主角精心安排的諸多隱喻與微妙的心情,而書名也的確是作者微妙心情的極致象徵,"反抗(或拒絕)的基本教義派"。

到底故事微妙處在哪兒呢?作者其實是將其身為少數族群的準美國白領階級身分,以一位接受完整美國菁英教育的一流大學畢業生踏入上層社會的菁英角色,認知到自己對於此種身分與文化的認同危機,某種對於美國社會的認同感的建立與崩毀,既愛又恨的矛盾情緒,既認同又眷戀,卻因社會淺層的人種歧視與國族主義的恐怖氣氛,導致作者對於美國社會的徹底失望,甚至失去認同,決意放棄。

以這本書做為日記的引子,或可說我想借用的是偽裝這件事。總覺得自己的生長脈絡、我指的是受教育的脈絡,以及工作發展的脈絡,都是在一連串偽裝下的不得不其然的發展結果,不僅是偽裝,更是某種妥協。我想我大概也是一介reluctant fundementalist,只是我缺乏作者那樣的勇氣,更或許我並沒有像作者曾遭逢巨大意識形態與國族上的歧視與不平等對待,因此仍在現實中委屈求全,趨炎附勢,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還要以所扮演的角色與偽裝感到自豪與自信,強化對現況的肯定,卻忘記了本心與初衷的模樣。

這樣的話題我想我該及早做個結束。答案老早就在心底等著,萌發的時間全操之在己,庸庸碌碌的生活本該如此?亦或是糾由自取?還是純粹看到心有共鳴的作品稍稍喚起心底的聲音,做點無力的吶喊罷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trix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